鋰電世界網訊,
一石激起千層浪,征求意見稿的出現,就像一把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加快了動力電池公司擴產能的腳步。據動力電池使用分會計算,2017年產能計劃達5GWh的動力電池公司有20多家。其間,比亞迪現有可用產能16GWh,其青海10GWh工廠現已投建,估計2018年產能將達26GWh;沃特瑪2017年年末估計產能將到達20GWh;比克電池2017年將完成8GWh生產才能,并進一步擴大,估計2020年總產能到達15GWh;海四達估計,到2020年年末將有才能每年向商場供給8GWh動力電池產品。此外,雙登、超威創元、億緯鋰能等公司也均有較大計劃的擴產。
然而,在被方針“閃了一下腰”以后,2017年第一季度全部行業基本處于停擺狀況,效益慘白,因此動力電池公司在計劃未來的時候都適當慎重且目光久遠。東莞塔菲爾新能源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依據本身的發展階段和客戶的需求增加產線,不會盲目跟風擴產。
此外,超威創元以為,動力電池公司不能一味盲目跟方針,而是要在方針指導下,以商場為導向,活躍開辟別的范疇。比克電池、億緯鋰能等公司也紛繁尋求細分商場的打破,比方無人機、電子煙、儲能等極具發展潛力的范疇。海四達也用本身實踐證明了這一趨勢,“盡管車用動力電池這塊對比低迷,但對比別的公司咱們的優勢是電池品類對比多,使用范疇也對比廣,特別傳統小家電這塊一季度增量仍是對比顯著的。”
能夠預見的是,2017年動力電池產業大范圍的洗牌將會到來。而由于新能源轎車的補助將繼續到2020年,再加上各地也許存在的地方保護,一些中小計劃的電池公司不會很快就被商場淘汰掉,這需求一個進程。但是,現在調整還來得及,如果等大量動力電池公司都開端規劃投資,那么調整的代價和本錢只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