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由光伏引發的中歐貿易戰還在升溫。
1日,商務部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受此影響,昨(2)日A股市場釀酒板塊漲幅超過3%。
這時,距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性反傾銷稅還不足一個月。這究竟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的自衛反擊?還是針對歐盟光伏雙反的佯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導報特約評論員白明認為,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不論結果如何,當前啟動調查過程就已經顯示出足夠強烈的反應,不僅是對葡萄酒行業,更是對整個中歐經貿關系。葡萄酒表明姿態
2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在歐盟輸華數量大幅增長的背后,不僅僅是歐盟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低價傾銷行為,還有歐盟對其葡萄酒產業的長期政策鼓勵和巨額財政補貼。中國葡萄酒企業的市場空間遭到了嚴重擠壓,產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整個行業形勢不容樂觀。其實,市場對此消息早有預期。在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的第二天,商務部就宣布會對歐盟葡萄酒開展“雙反”調查。不過,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副司長劉丹陽此前就明確否認這是“報復行為”。
白明告訴記者,在不違反WTO規則的前提下,對“雙反”做出反應不等于直接報復,而是要讓貿易保護主義付出代價。事實上,即使沒有光伏案,葡萄酒也會被提起訴訟,只要中國的葡萄酒行業拿出了受到損害的證據。
“但即便確認了歐盟在葡萄酒上有傾銷或補貼行為,按過去的思路,也不一定‘雙反’,還可以談判解決。可現如今雙方友好的氣氛被破壞了,我們只能公事公辦,該咋樣就咋樣,不屬于報復?!卑酌髡f。
不過,葡萄酒業內人士似乎對此持有保留意見?!镀咸丫圃u論》主編林力博就認為,對葡萄酒的“雙反”調查,除了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并且主要是一個政治問題。最終是否進行“雙反”,經濟上是看調查的結果;政治上則要看中國和歐盟關于光伏產品的談判進程,后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