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今日滬深兩市雙雙下挫,板塊個股普跌。截至收盤,滬指報2044.92點跌1.01%,成交879.9億元;深成指報8063.8點跌1.5%,成交1145億元。
板塊跌多漲少,互聯網、網游游戲、4G概念、地產等板塊漲幅居前,鋰電池、石墨烯、空氣治理、稀土等板塊跌幅居前。
分析人士指出,宏觀經濟面的低迷加上技術面的細微征兆,大盤后市恐不太樂觀,近段時間雖熱點頻出,但除了互聯網相關概念,其他都不持續。
據悉,國務院有望在今天分析上半年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從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6%,與一季度的7.7%略降。其中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7.5%,正好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如果下一步經濟繼續持續走低,甚至接近7%,中國是否需要啟動新的投資刺激計劃,此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市場人士稱,這或許是本周關注的重點,一旦國家出臺新的刺激政策,市場或有望直接受益。
湘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朱禮旭表示,市場目前比較迷茫。前期上漲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穩增長政策出臺有預期,但最近消息面比較平淡,市場在揣測相關經濟數據有沒有觸及到決策層的底線,在等待政策信號的進一步明朗。從就業情況來看,官方數據還是比較平穩,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刺激性政策出臺的可能性,政策著力點還是側重于結構性轉型。
申銀萬國表示,前期股市的下跌,從表面看是資金市場鬧“錢荒”所致,但本質上則反映了投資者對于不知經濟增長回落底線在哪里的擔憂,害怕經濟出現硬著陸。此后,政策明確表示“通脹有上限、增長有底線”,這讓投資者普遍松了一口氣,股市也就有了強勁回升。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情緒的波動對行情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個階段的股市具有一定的非理性色彩。
目前隨著情況逐漸明朗,大家對市場的認識以及操作需要重歸理性。毫無疑問,直到現在,中國經濟的表現仍然是較為疲軟的,特別是有效需求不足,對于一個生產型大國經濟體來說,造成了極大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謀求經濟結構轉型,自然是難上加難的事情。股市從今年2月份開始的下跌,就是與這種實體經濟表現密切相關。
申銀萬國稱,既然宏觀經濟是這樣,那么顯然股市也就難有大作為。“錢荒”所帶來的恐慌性暴跌已經成為過去,市場再要下跌到1900點以下并不現實,至于說會下跌到1500點,那么就更缺乏依據了。但是,短期內要出現有效的持續上漲,同樣也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