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家里的電動玩具、遙控器、數碼產品等,無不需要電池,但用盡的廢舊電池該何去何從?在這一問題上,一直存在著認識誤區,人們認為直接扔了會污染環境。其實,家用的5號、7號電池都是無汞或低汞的,不必集中回收,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澄清了市民在廢舊電池處理上的誤區。
據了解,不少市民家里“收藏”著大把廢舊電池,怕不環保便不敢扔。市民小劉一直崇尚環保,多年以來把用完的耳機、錄音機電池全都攢著,放在一個盒子里,希望能找到集中回收點進行處理。“一直這樣攢著也不是辦法,沒人來專門回收,時間放長了,有的都漏液了。”小劉說。
像小劉這樣的電池“收藏家”相當普遍。住在中央城的陳阿姨說,“家里攢了一小抽屜電池,小區內也沒有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箱,扔了怕污染環境。”市民李女士說,家里抽屜里也至少有二、三十個電池,都是用在相機、MP3里的,一直沒發現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地方。記者走訪小區發現,我市小區里沒有專門回收廢舊電池的垃圾桶。
其實,家用的電池只要是無汞或低汞的,可以當作普通垃圾扔掉,集中回收處理反而對環境危害大。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出臺的《廢電池污染技術防治政策》中指出,廢棄的普通鋅錳電池和堿性鋅錳電池不屬于危險廢物,尤其是已達到無汞化的廢電池;集中回收的重點是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專家表示,人們常用的5號、7號電池已經達到了低汞或無汞的生產標準,分散處置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隨后,記者來到城南一大型超市看到,一貨架上掛滿了5號、7號電池。記者隨手拿了“雙鹿”和“金霸王”牌的電池,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外包裝上都標注著大大的“無汞堿性”字樣。在另外幾家超市內,記者發現,其銷售的5號、7號電池外包裝上都醒目地寫著“無汞”或“低汞”字樣。據了解,自2006年以來,隨著國家《關于限制電池產品汞含量的規定》的落實,國內已全面禁止銷售含量大于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含錳電池。
安徽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學院的趙院長也表示:“在目前廢電池處理技術不成熟條件下,我國不提倡、也不支持將無汞、低汞廢舊電池集中回收,市民可以將其與普通垃圾一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