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公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它的意義是什么?
蘇波: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以國發【2012】22號文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明確了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及保障措施等。
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有利于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的矛盾,降低汽車排放的污染,對保障國家經濟和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應對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和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形勢,我國必須抓住機遇,抓緊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規劃》實施一年來的效果如何?
蘇波:新能源汽車在世界各國都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也在通過公共服務領域、私人汽車購買領域進行積極探索,通過示范推廣補貼、私人購買補貼,在部分試點城市推行。國家還通過創新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車船稅減免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技術創新進行支持,鼓勵用戶購買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大力促進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四部委于2012年12月下旬對25個試點城市(含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采取實地核查與集中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對各試點城市近年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進行了總結驗收。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推廣數量方面。截至2012年底,25個示范城市共推廣示范車輛27400余輛(僅統計符合示范推薦目錄且正在運行中的財政補貼車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000余輛,私人購車4400余輛。按車輛種類統計,混合動力客車12100余輛,混合動力乘用車3700余輛,純電動客車(含插電式)2500余輛,純電動乘用車(含插電式)6800余輛,其他車輛2100余輛。2012年總體推廣數量相比2011年以前增長了1.4倍。
產品運行與研發方面。混合動力公交車仍然是推廣成效最好的產品,多數產品質量穩定、節油效果明顯,比較先進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實際運行百公里油耗在24升以下。鑒于此,四部委于2012年8月6日發文,將混合動力公交客車推廣范圍從25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擴大到全國。中央財政對相關單位購買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單位。同時,采取總量控制的方式,推廣目標為3000~5000輛。截止今年5月底,在全國銷售混合動力公交車已超過5000輛。
純電動乘用車(含插電式)在2012年有較大增長,在各類車型數量中位居第二位。動力電池技術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較大提升,短途物流、郵政等專用車的推廣提升較快。
2012年,企業普遍加大了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加快了產品的研發進程,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試點城市共計建成170余座充(換)電站、8100多個充電樁(站外充電樁)。分散充電樁、集中充電站與換電站三種方式都得到應用,取得了有價值的經驗。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城市有深圳、杭州、北京、成都、合肥、大連,充電接口國家標準已被普遍采用。
2013年上半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加快,產量為16300余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含插電式)產量為3700余輛,純電動客車(含插電式)產量為700余輛,純電動專用車(含插電式)產量為1000余輛,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為4100余輛,油電混合動力客車產量為4100余輛,氣電混合動力客車產量為2500余輛。
除示范推廣工作外,2010年6月,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啟動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工作,給予購買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優于6.9升/百公里的乘用車的消費者3000元補貼。2011年10月,又將標準加嚴至6.3升/百公里。截至目前共推廣725萬輛。
另外,在電動汽車標準方面,我國已經出臺了61項相關標準,初步構建了電動汽車標準體系框架。此外,我國還加強了電動汽車標準國際交流合作,與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啟動了電動汽車安全、電動汽車與環境等全球技術法規的共同研究制定工作。
應該說,《規劃》實施一年來,工作推行得積極、有效、深入。
從數字上看,目前新能源車的比重還非常小。您認為目前新能源車在推廣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蘇波:新能源汽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生事物,在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購置成本、續駛里程、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市場認可度偏低,這是世界各國在推廣過程中都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實踐。在我國,除了四部委出臺的支持鼓勵政策外,示范城市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少數示范城市由于基礎較差、支持力度不足以及自然環境條件差等原因,推廣工作困難較大、推廣計劃滯后、示范效果較差;新能源汽車產品本身還需要不斷完善。除合肥市、深圳市有一定數量外,由于地產適用車型少,加上部分城市車輛號牌問題未落實,使得其他4個城市推廣數量甚少,有的數量為零。部分城市對外地車輛仍不夠開放。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不夠清晰,建設規劃與示范車輛推廣不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