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自2009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補貼政策激發了中國鋰電池產業的投資熱潮。目前,中國鋰電池行業規劃產能已經達到50億安時,幾乎是未來5年預計市場需求的4-5倍。潛在的產能過剩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還層層加碼。
7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有望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延長3年,原有的25個示范城市將進一步擴大;購車享受補貼將不再受示范城市區域限制,并且純電動車高達6萬元/輛的補貼維持不變,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原有3000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則有望上調。消息已經傳出,又引起一陣鋰電池產業的擴張。
盡管鋰電池行業前景光明,但如今產能過剩苗頭已初步顯現。伴隨著這大量看到了巨大商機,在過去幾年中,傳統汽車配件商、鋰電池原材料企業、民營汽車生產商等都在大規模進入動力鋰電池行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聚集,各地方政府也將鋰電池作為大力扶植的產業,鼓勵國企和民企進入。然而鋰電池行業似乎進入一種困境,由于產能過剩,市場價格降低,凈利潤減少,而為了能夠支撐下去,企業繼續擴大產能,攤低成本,而其他企業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也必須跟著擴張,企業之間互相消耗,最終必將有大批企業被淘汰。
尚普咨詢的行業分析師認為在補貼政策的激勵下,中國鋰電池產業正在走上一條越過剩越擴張的危險道路,飛速擴張的鋰電池產業需要政府掌控,使其恢復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