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上周,國家出臺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進入普通家庭,政策出臺當天,中國主流汽車媒體聯盟走進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汽車企業之一—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試駕北汽E系列電動汽車、紳寶電動汽車,并專訪了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逸教授。
據了解,至2013年8月底,北京新能源汽車公司生產的純電動出租車行駛里程已經達到560萬公里,單車日行程最高82.8公里;完成三款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分別是威旺、EV、KFB,積極推進增城市電動汽車開發。2010年到2012年是北汽新能源打基礎的三年,完成了一期基礎建設,形成了國內先進的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2013到2015年,則通過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在產品、技術、質量、管理、示范運營方面進行全面提升。
啟動電動轎車平臺開發2015年批量生產
目前國內電動汽車均是在普通車型基礎上進行改裝完成,對此,林總介紹,國內企業認識到,想要真正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一定要走全新平臺這樣一條路,因此,北京新能源汽車承擔著一個工信部國家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工程,承擔“全新平臺的純電動汽車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公司有總裝一條線,其他的承壓、焊接、油漆三條線在規劃之中,去年4月份北汽新能源啟動了全新平臺電動轎車的開發,到2015年完成開發并進行批量生產投放。
目前而言,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公司是一個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企業,但是有的時候借助于集團其他的生產能力、銷售能力完成。另外,北汽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做到24小時保姆式服務。
電動汽車將大量面市推廣瓶頸為充電樁
對于純電動車在民用領域的普及問題,林總表示,此前,有專家認為,大概2030年到2040年,電動汽車將大量的進入市場。但是由于能源問題、環境問題,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越來越重視,對新能源汽車戰略推進步伐更快,估計很可能在2015年到2020年大量推向市場,這與我國汽車發展規劃—2020年500萬輛市場規模的目標一致。
對于電動汽車有哪些瓶頸亟待突破,林總認為,過去大家公認,電動汽車推廣難在技術瓶頸即電池問題,但最近幾年,我國大力推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可用性大大提高,比如北汽新能源遠郊區縣運行的出租車,20多度電可以跑150-200公里,基本可用,并將進一步提高可用性。當前在中國電動汽車推廣過程中,有一個更大的制約條件,即充電設施的場地問題,隨著電動汽車數量增加,這一問題會越來越明顯。據了解,國內已經有個別城市出來政策,關于新建房屋建設規定一定要留多少個充電樁。充電樁問題一旦列入法律,對電動汽車將是利好。
北汽新能源非做樣子是自主發展突破口
林總表示,我國現在面臨著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的消耗是全世界最大的,在能源的使用上,需要開展革命,從這個角度講,電動汽車一定是大勢所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盡管它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肯定要發展,單純從技術角度看,可能看到電動汽車電池的問題、電機的問題、續駛里程的問題,但若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些都是小問題。
他強調,北汽發展新能源,不是做樣子,是把新能源作為北汽自主品牌的戰略突破口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