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北汽集團近日與美國新能源公司Atieva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北汽集團將收購Atieva公司25.02%的股份。另外,有消息稱萬向集團出價1.492億美元成功競購豪華混合動力汽車制造商菲斯科。雖然中國汽車廠家紛紛收購國外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但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調整,未來電動汽車發展之路依然不平坦。
北汽入主美國新能源公司
北汽集團方面介紹,此次收購主要是為進一步提升北汽集團及下屬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高端純電動汽車領域的設計、研發和制造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北汽集團新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而此次收購的美國Atieva公司是一家新能源汽車核心系統提供商,曾主要參與過Tesla Roadster純電動跑車、雪佛蘭Volt插電式混合電動車、奧迪R8純電動跑車的開發。另據報道,北京汽車動力總成研發基地落成,北京汽車動力總成研發基地位于通州經濟開發區東區,占地約10.6萬平方米,由研發樓、試驗室及試制車間組成。其中,6.5萬平方米的研發樓A座于2013年底達到進駐條件;3.5萬平方米的試驗室預計今年下半年具備設備安裝條件。
萬向集團競購菲斯科勝出
在北汽入主新能源汽車公司之后,有消息稱,萬向集團在對豪華混合動力汽車制造商菲斯科的競拍中勝出,出價1.492億美元,并擊敗退一同參與競購的李澤楷旗下混合動力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一年多前,萬向擊敗江森自控收購了美國A123鋰電池公司,這家公司正是菲斯科的電池供應商。據報道,經營汽車零部件業務的萬向集團一直期望進軍整車制造領域。2013年11月,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在官網上公布了《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54批)擬發布的新增車輛生產企業名單,其中就有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這意味著萬向已經具備了生產電動汽車整車的資質。
有業內人士認為,萬向集團通過這一次海外并購,就把自身定位于全球最優秀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萬向集團將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特斯拉開始既競爭又合作的共同領跑。
新能源汽車補貼今明兩年下降
盡管各汽車集團都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但隨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調整,未來電動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之路依然不平坦。前幾天,財政部發出通知,宣布從今年起對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車型的補貼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補貼標準將比去年下降5%,而2015年則在2013年標準的基礎上下降10%。財政部表示,現行補貼推廣政策已明確執行到2015年12月31日。同時,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沈陽、長春、哈爾濱等12個城市或區域被列入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區名單。
純電動汽車發展之路撲朔迷離
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電動車,美國奧巴馬政府實施綠色新政,把電動汽車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計劃到2015年普及1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日本把發展電動汽車作為“低碳革命”的核心內容,并計劃到2020年普及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下一代汽車”達到1350萬輛,為完成這一目標,日本到2020年計劃開發出至少17款純電動汽車、38款混合動力車。德國政府在2008年11月提出未來10年普及100萬輛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宣稱該計劃的實施,標志德國將進入電動汽車時代。國家戰略的發布實施,對產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必將進一步加快國際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進程。
盡管政府極力推動,國內外的相關企業也都在提前爭搶電動汽車的制造業蛋糕,但分析家們在預測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時,很少有人相信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到2015年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投入市場的目標能夠實現。
JD Power和合作伙伴LMC汽車的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僅占美國市場的0.08%,預計到2015年也只有0.47%。僅有3%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的下一輛汽車將會選擇電動汽車。
而電動汽車發展欲突破瓶頸需基礎先行。電動汽車的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事關整車售后與維修,還涉及配套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于電動汽車的發展,續航里程短是其市場競爭力的一大短板,因此,加快對充電樁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就成為解決行業發展瓶頸的關鍵要素之一。目前主要的方案是依靠建設“社區慢充,公共快充”的服務網絡體系,來解決“續航里程短和補給時間長”這一問題。然而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成本和服務費用過高,要實現規模化發展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