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去年,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案剛剛以價格協議的形式得到終結,美國又開始對中國在晶體硅光伏產品方面進行雙反調查。
據新京報報道表示,當地時間2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將繼續進行“雙反”調查。對此,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17日發表談話,否認上述指責,稱中國光伏產品不僅沒有損害美國產業利益,而且還為美國上下游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和就業機會。
據悉,中國出口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數額并不大,2012年的出口額僅為21億美元,占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的0.4%。
中國商務部稱,這是由于高額的雙反稅率使得中國企業很難向美國出口中國產光伏電池產品。還有外媒報道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上述產品在2012-2013年間驟減近三分之一。分析認為,此次美國再次對上述產品實施“雙反”調查,其影響將明顯大于上次,美國國內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也將會升高。
報道表示,在去年歐盟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案中,雙方最終通過價格協議的方式解決了貿易爭端。
對于中美間談判,中國商務部上述負責人表示,自2013年5月以來,雙方就妥善解決光伏領域的貿易摩擦進行了多輪磋商談判。就在談判過程中,美方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第二輪雙反調查,此舉無疑加劇了光伏產品貿易摩擦,也對磋商解決中美光伏產品貿易摩擦制造了障礙。
此外,上海證券報也報道表示,另一方面,商務部也將組織協調中國光伏業界和相關企業繼續做好有關產業損害、傾銷、補貼等問題的法律抗辯工作,維護中方合法權益。據部分光伏企業透露,目前已經開始填寫問卷、聘請律師,積極應對調查。
盡管如此,新能源行業專家預測,最終裁定仍可能對相關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鑒于目前對美出口的光伏產品占中國光伏組件總出貨量的5-10%,整體影響有限。近日,已有中國臺灣光伏企業表態可能通過到東南亞國家設廠來規避制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光伏企業從去年三季度起調高了對美出貨量,個體可能遭受較大的影響。
另介紹,2011年11月,美方不顧中方反對,執意對中國產光伏電池啟動雙反調查,并于2012年12月決定征收29.18%-254.66%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高額的雙反稅率使得中國企業很難向美國出口中國產光伏電池產品。而美方又于今年1月23日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于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硅光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