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國內光伏行業正逐漸回歸理性,重塑供需關系、市場格局的平衡。目前光伏業出現回暖就過于樂觀的估計形勢,仍需對多晶硅產能過剩保持警惕。
受國內外產業環境低迷的影響,再加上歐美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調查,光伏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從硅片生產到組件銷售,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均有大量企業陷入虧損甚至停產的困境。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發電站市場逐漸回暖。
據統計,多晶硅光伏價格快速下跌,國內多晶硅光伏企業陷入大規模停產的境地。截至2013年上半年國內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剩6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而到2013年底,國內大約有13家多晶硅企業恢復生產。
2014年3月12日,共有26家光伏行業上市公司發布2013年年報或業績預報,其中業績預增、盈利、扭虧的預喜企業共計20家,占比超過75%。業內預計,2014年光伏行業將維持景氣,在中國、日本和美國市場的帶動下,全球需求仍然有望維持20%-30%的增速。
業內人士認為,不能因為目前光伏業出現回暖就過于樂觀的估計形勢。據該人士介紹,2013年年初因為日本等地搶裝潮,多晶硅和光伏組件的銷售量和價格同樣出現了短期上揚,但之后則一路在低谷徘徊。
預計國內多晶硅價格在短期內難以大幅回升,受我國對美韓反傾銷初裁利好消息鼓舞,國內多晶硅企業紛紛復產,并試探性調高報價,但下游本身需求不足,不接受價格調漲,且仍可轉而選擇價格較低的進口多晶硅。因此多晶硅廠商的試探性調價并未起到效果,反而可能因供應量過大而導致新一輪價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