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在環境壓力逐步增大的今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備受矚目。
行業預測
2014新能源汽車銷量或成倍增長
銷售明顯提速成為業界一致預期
2013年,純電動汽車發展速度高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中的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3萬輛
在第四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葉盛基樂觀預期,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至8萬輛,為2013年的3至4倍。
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龐義成表示,201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大門并沒有打開,從數量統計上看,銷售數據和美國、日本的差距在被進一步拉大?!暗?,如果擴大我們的視角,2013年度,中國微型電動車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全年已經達到了20萬輛的產銷規模,如果把這個數字算上的話,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量就躍升為全球第一,遙遙領先于美國?!?/P>
龐義成認為,總體來看,2013年四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推廣應用的通知,比亞迪、江淮、北汽、上汽、長安為代表的企業加快推進產品研發,表明只要進一步打破地方壟斷、加強消費者互動研究,中國新能源汽車將進入發展新階段。
葉盛基在大會上表示,2013年全國汽車產銷共計2300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積極推進,估算全年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在內,可能突破17000輛,增速達到40%左右。受政策及相關資源因素影響,純電動汽車比混合動力汽車發展快。“今年,在混合動力補貼政策盡快落實、各地打破地方壟斷的前提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有望銷售6至8萬輛,其中乘用車將達3萬輛左右?!比~盛基樂觀估計。
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新興戰略產品和汽車行業的未來。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存在著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關鍵技術沒有完全掌握,工程化能力不夠,社會配套體系不夠完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還需不斷培育,國內汽車品牌認知度不高,消費認可度低,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穩定性、持續性亟待提高等問題。
投資方向
“現在是投資的好時機”
太早了成為“先烈”,太晚了“吃不上肥肉”,現在正是“窗口期”
國家2013年發布的新補貼政策直補車企,被業界贊為“更貼合實際”
全產業鏈已具備了發力的基礎,2016年后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9月中旬,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啟動,向50萬輛的目標發起沖擊。
在江淮汽車前董事長左延安看來,新的補貼政策更具科學性。“由原來的補貼發放到地方財政,轉變到直補車企,車企的積極性提高了。”
與2009年推行的政策相比,新的補貼政策被業界普遍稱贊為“更貼合實際”,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真正從“計劃型補貼”轉化為“市場型補貼”,并樂觀預測,在2015年、2016年前后將“引爆”市場。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表示,今年是新能源汽車的提速期,2016年后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
前期太過漫長的市場培育期和政策、路線的不明確也為投資者提出了很大的難題。也有投資者認為,如果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仍然抱著永遠享受國家補貼,永遠享受“市場擠出來的機會”的話,行業不可能有大發展。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認為,對于我們的行業參與者來說,最難的不是找到最好的技術,也不在于找到最優秀的團隊,而是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太早了會成為“先烈”,太晚了“吃不上肥肉”。他認為,從投資的角度講,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窗口期”,在有利的政策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不遠的將來會有十倍或更大的增長。
江淮汽車原董事長、安徽省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左延安演講時提到,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是清晰的,計劃也比較科學,成效也是明顯的。他認為,全產業鏈已具備了發力的基礎,包括汽車零部件的選擇核心部件、整車產品、使用環境、示范推廣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電動汽車的春天會很快到來”。左延安還表示,發展電動汽車是自主品牌,特別是自主品牌轎車產業的戰略選擇,整車廠應該承擔起拉動、牽引、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責任。
技術趨勢
綠色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電動車與IT技術結合必將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大趨勢
整合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GPR技術建立互聯網的移動平臺
中國汽車大量普及,給環境和能源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節能減排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葉盛基在大會上說,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節能化、環?;缆?,大力發展節能新能源汽車。他認為,中國要實現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百公里5.0升、節能用車降至百公里4.5升的目標,就要大力推進各種節能技術汽車普及。
在追求節能環保的同時,智能化也成為新能源汽車廠商們努力的方向。
“汽車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車企已經把它作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一個著眼點,未來的交通應該是綠色的、智能的?!鄙綎|新大洋集團副總經理溫紅光演講時表示。他說,現在已經有汽車廠家與科技企業聯合研發,這傳遞出汽車智能化發展的信號,越來越多的車企已經把提高智能化水平作為參與未來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
2013年,豐田和微軟已經結盟打造互聯網平臺,共同推進汽車互聯網應用;2012年,吉利與中國移動就車聯網業務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11年,福特和谷歌開始聯合開發無人駕駛汽車。
以福特和谷歌合作開發的汽車軟件為例,汽車軟件可以解析海量的行駛數據,從中得出有價值的信息。例如,汽車可以在駕駛者剛剛點火時就預測其目的地,且進一步提出規避交通擁堵的最佳路徑;汽車還可以結合行駛狀況,優化行駛過程,從而實現動力調整,提升燃油效率。
“未來,電動車與IT技術結合必將成為電動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整合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GPR技術建立互聯網的移動平臺,可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同時,通過手機的應用可以查看地圖、遠程機動車輛,實現智能出行?!睖丶t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