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從2010年底第一代電動汽車投放合肥市場,如今已過去3年多的時間。這期間,各種充電站、充電樁的建設計劃不時見諸報端,不過,對于私家電動汽車車主們來說,在街頭隨時充電似乎還是很有難度的事。什么時候充電也能和加油加氣一樣方便?
尷尬:電動私家車不敢走遠
在宿松路某單位上班的小張每天開著自己的電動汽車上下班,單位的院子里建有專門的充電樁,“回家就從家里接根線充電,但是不敢到處開,萬一跑遠了,確實不好找充電的地方”。而這正是很多擁有電動私家車市民的普遍煩惱。
據介紹,目前合肥市電動私家車大約有5000輛,由于前期推廣主要是定向購買和租賃的方式,所以電動私家車大部分仍是江汽、電池企業或是電力企業等單位內部職工購買。
據合肥市科技局統計的數據,目前為止全市已建設近50個電動轎車充電樁群,2000個充電樁。不過,這些充電樁有很大一部分布局在相關單位附近,還有一些充電樁僅限電動出租車使用。對于普通私家車主來說,充電仍然不是那么方便的事,從自家牽根電線出來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瓶頸:充電收費標準不好定
油價高企,燃氣車、電動車成為一些市民躲避高油價的一種選擇。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由于充電收費標準尚未出臺,國家電網的充電樁主要是采取車主辦充電卡,每次按工商業用電的價格來收取費用;而普天能源公司所建充電樁目前對出租車充電還是采取記賬的方式,統一進行結算”。“
安徽普天能源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政府有關充電的相關服務費用尚未定價,所以,大家只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不愿也不敢輕易投入太多,出租車公司如此,“建設企業也是如此”。而這個定價標準也很讓人糾結,假如價“格高,新能源汽車優勢不明顯,市民購買電動車的積極性不高,那企業肯定不會建那么多充電樁。而相反,價格過低,企業沒有利潤,也沒有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來的必要”。
昨天,記者從合肥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有關收費等方案正在研究制訂過程中。據相關人士分析,充電服務收費的制訂應該會更多地考慮與燃氣價格比對。
未來:電動汽車能跑長三角
除去收費的因素,建設充電樁的場地選擇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昨天下午,在合肥市高新區一在建小區內的地下車庫里,已經預留好幾百個充電樁的位置,“交房之前保證設備安裝到位”。不過,如今有這樣充電樁配備的小區在合肥并不多。
2012年,合肥市針對充電樁建設出臺了《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暫行規定》,對于新建公建類項目、住宅小區和社會公共停車場等都要求按停車位10%~20%配建電動轎車充電樁。
想讓電動汽車暢行無礙,就需要有更多分布在公共場所的充電樁,最大難題就是選址。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在2012年底就建成1000個充電樁的計劃當年并未能順利完成,就是因為選址太難。
記者昨天了解到,今年年初,合肥市科技局委托相關單位編制《合肥市新能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規劃(2013-2020年)》,對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進行統一規劃,近期規劃主要對合肥市域范圍內的充電設施進行統一布局。遠期規劃考慮輻射合蕪蚌、合肥經濟圈、中四角乃至與長三角地區銜接等。
另據了解,合肥市目前正在進行研討,近期有望出臺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推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