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網訊,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會是下一個主要增長點,主流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車型。乘用車市場會成為動力電池企業的必爭之地
中國政府從09年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主要經歷了以下個階段:
2009~2012年,“十城千輛”工程;
2013~2015年,在88個城市進行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城市;
2016~至今,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區域擴展至全國。前期,由于政策驅動因素,新能源主要是在商用車領域,乘用車除了部分自主車企積極參與之外,大部分企業處于觀望狀態。未來,隨著政策方向越來越明晰,越來越多的乘用車企業開始推出新能源。比如通用的Velite、寶馬X1、大眾輝昂PHEV、上汽榮威eRX5、ei6等等,同時還有更多的車型在開發過程,在未來兩三年會出現新能源車型井噴上市。
而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目前由于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火爆。而且電動客車、電動專用車對于電池的用量較大,使得很多企業在這幾年嘗到了甜頭。但是,相比商用車市場,乘用車對于供應商的質量、技術等方面的要求高很多,這樣導致很多動力電池供應商無法進入乘用車企業的配套體系。當然,這里的乘用車企主要是指生產中高端車型的企業,不包含那些低端A00/A0級的企業。而筆者認為,未來幾年,隨著自主車企和合資車企更多新能源車型的推出,乘用車領域將會成為動力電池企業的必爭之地。
目錄限制導致動力電池供應商選擇范圍減少,2020年前,CATL幾乎成為主流乘用車企的主要選擇
眾所周知,車企零部件領域也存在著鄙視鏈:豪華車企>普通合資車企>主流本土車企>非主流本土車企>商用車企業。目前,中國的電池企業有近百家,其中出貨量最大的幾家企業:比亞迪、CATL、沃特瑪、國軒等公司,除了比亞迪自己自足以外,沃特瑪是商用車電池供應商,國軒是江淮等車企的供應商,只有CATL進入了寶馬的配套系統,站在了這個鏈條的最頂端,傲視群雄。所以他的客戶幾乎囊括的所有類型的車企。
合資車企由于前幾年對新能源處于觀望狀態,動作較慢,大部分新能源車型目前還處于開發階段。但在開發供應商的過程中,發現國外原供電池供應商都無法進入中國電池企業目錄。這樣, 合資車企就面臨著兩種選擇:
1、繼續和原供電池供應商合作,不拿政府補貼,比如北京奔馳C級的PHEV車型、上汽通用的VELITE 5等;
2、選擇中國本土的供應商,拿到政府補貼,。這種情況下,對于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的合資企業只能在豪華車企、普通合資車企和主流本土車企供應商里面進行選擇,而符合這些條件的只有CATL(寶馬、上汽、北汽、東風等配套)和萬向一二三(上汽、廣汽等配套)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