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訊,渝水區新興工業產業園部分鋰電企業,新年之際鋰電生產機器依然歡快的轉動。

在園區落戶的第一家鋰電企業——新余英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智軍感慨說道:“2014年的時候,園區只有我們一家鋰電企業,并且結構單一,只生產鋰離子動力電池。現在園區有鋰電相關企業20多家,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其實,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落戶伊始,宋智軍還有點小小的擔憂:園區定位還不明確,產業鏈并不完善,鋰電企業以后發展會怎樣?國家相繼出臺各種新能源產業利好政策、新興工業產業園將新的發展領域確定為鋰電產業,這給宋智軍吃下一顆“定心丸”。
事實也的確如此。該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年來,渝水區瞄準新興產業,致力打造精品園區,主動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重點培育鋰電產業集群,加快鋰電產業園規劃建設,緊緊圍繞鋰電全產業鏈,堅持做大上游、補齊中游、發展下游。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產業培育、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鋰電產業重點支持。同時,充分發揮新興工業園區的產業基礎優勢,一方面強化園區基礎配套,增強產業承接力,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園區軟環境,提升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發展后勁。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該區鋰電產業投產(試產)企業19家,在建3家,產品也由鋰電材料擴大到鋰電池產品,延伸至動力電池生產環節,實現鋰電產業鏈全覆蓋,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據統計,去年,全區鋰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利稅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