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電風起,未來可期
不久前,一直執著于開發換電模式,拓寬C端換電市場的蔚來先后與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達成換電戰略合作協議,讓原本備受爭議的換點模式又重新成為焦點。
1月26日,寧德時代與滴滴正式成立換電合資公司。本次的合資公司將從網約車場景切入,為眾多新能源車輛提供換電服務,使得換電生態的建設又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事實上,作為全球動力電池老大的寧德時代一直都在布局換電市場。與那些造車新勢力車企不同的是,寧德時代相對低調,上至電動商用車,下至手握電池,布局范圍更廣是寧德時代涉足換電市場的先天優勢。
按照此前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024年將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的試點工作。當下,換電之風是越吹越大,而目前也已有寧德時代、蔚來、協鑫能科等多家企業在布局換電服務了。
“寧王”換電始于兩輪電動車
2017年,寧德時代首次獲得全球動力電池第一的名次,自此“寧王”正式稱霸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并開啟長達6年的冠軍之路。
2019年6月,以換電上游電池供應商的身份,寧德時代攜手全國領先的出行平臺——哈啰,推出“小哈換電”,以此正式進軍“兩輪車出行換電領域”。
“小哈換電”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的兩輪車基礎能源網絡,力求讓全國4億兩輪出行用戶享受新能源的科技福利。據哈啰方面介紹,只要是通過哈啰電動車租售平臺銷售的電動車,所使用的電瓶均來自寧德時代。
截至2021年底,“小哈換電”已在全國300多座城市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網絡能力。目前,小哈換電也已發展成國內領先的兩輪車換電運營商之一。2022年初,小哈換電在北京的日均換電量超過1萬人次,每塊電池日均換電4次左右。
在“小哈換電”北京城市負責人劉守華看來,“隨著國內鋰電滲透率提升、兩輪換點網絡建設加速,用戶逐步接收‘車電分離,以換代充’為特征的換電模式。”
攜手滴滴加速布局換電行業
此次寧德時代與滴滴合作,除了合資成立換電公司,寧德時代還與滴滴旗下小桔能源形成戰略合作意圖,將推動儲充一體等更廣泛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截至2023年底,小桔能源的充電服務已覆蓋190多個城市,累計提供充電服務超6.8億次。據悉,此次合資公司將快速規模化鋪設換電站,推廣換電車型。
2022年1月,寧德時代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和組合換電解決方案,標志著“寧王”正式進軍乘用車換電市場。彼時,全國已建有超過1200座換電站,充換電基礎設施保有量超過260臺。
此前,寧德時代也和一些換電企業有過合作。2020年參與的北汽新能源車電分離項目,以及和蔚來、哪吒一起投資的“電池銀行”項目。2021年下半年,還與貴陽市簽署了合作建設換電網絡協議。
寧德時代對換電技術的研發其實已經有一些年頭了,但也是直到近年來,電動車對傳統油車滲透比率上漲,用戶續航焦慮隨電池的迭代減弱,以及當下用戶更關心充電時間的問題。最終,讓寧德時代堅定了投身換電事業的決心。
滴滴則是早在2017年時就動了進軍換電行業的心,并于2018年1月成立了小桔充電。滴滴的目標是構筑包含充換電、集儲能、電池循環利用項目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
近幾年新能源大潮洶涌,滴滴也將小桔充電升級為了小桔能源事業部,加碼新能源換電服務。此后,小桔能源一路向前,在2020年時,小桔能源的GMV已突破300億元,與快車、順風車、滴滴貨運、滴滴代駕等業務產生了良好聯動。
用戶的需求,業務聯動良好,以及政策的推崇,讓滴滴和寧德時代聯合投身于換電行業發展,布局各自的換電市場。
換電賽道持續火熱
2024年換電賽道持續火熱。1月25日,蜀道新能源公司聯手蔚來汽車推出首座高速公路服務區乘用車換電站,在雅安市天全縣上線。
1月18日,東北三省首座光儲充結合重卡換電站投運儀式,在本鋼集團北方恒達產業園舉行。
1月26日,四川宜賓市南溪區首座重卡換電站已正式建成投運。寧德時代也將目光放在了重卡換電上。
針對重卡換電對動力電池的技術需求,2022年9月寧德時代宣布將其首創的MTB技術落地國家電投啟源芯動力換電項目。
又基于MTB技術,以及重卡換電市場需求,寧德時代又于2023年發布自研一站式重卡底盤換電解決方案——騏驥換電,主要包括騏驥換電塊、騏驥換電站、以及騏驥云平臺。
(圖源艾瑞咨詢)
艾瑞咨詢的報告指出,到2025年,國內換電站保有量將達到3.4萬座,對應的換電站用電市場、運營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355億和616億元。2021-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能分別達到118%和90%。
在這3.4萬座換電站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基本對半,滴滴和寧德時代正是瞄準了其中包含快車、順風車等的網約車的換電市場。
最后
此次寧德時代與滴滴的合資換電公司成立可謂強強聯合。其中網約車市場多種車型的換電車型與寧德時代這種電池廠商進行良好的聯動,這為滴滴與寧德時代對換電市場的布局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我們固然也期待在換電之風盛行的2024年,寧德時代與滴滴的換電模式能為我們帶來更加亮眼的體驗。